• 致远 ▪ 达观天下

“十五五”新能源装机累计达1亿千瓦!云南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随着2025的启航,“十四五”正式迈入收官之年,各省的新能源发展成绩单也陆续出炉,其中云南省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已经突破50GW,近四年新增规模达37GW。


从预期规模来看,云南省新能源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但随着新能源迈入新的发展节点,土地资源紧缺、电力供需矛盾、电力市场化交易带来的投资风险也在凸显。


在此背景下,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导,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光伏們联合主办的云南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云南省绿色能源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召开。

“十五五”新能源装机累计达1亿千瓦!云南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了设计院、电力央国企、设备企业、高校教授以及协会专家等众多行业人士,就云南省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新模式等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会嘉宾近300人,探讨了云南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议伊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在致辞环节表示,云南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果,实现了50GW级的跨越,新能源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占总装机比例超三成,为助力电力保供和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可利用地紧缺、电网平衡、消纳受限、电价下降、入市交易等一系风险也越来越突出,是挑战但也蕴藏着更明确、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行业人士通过本次会议积极探索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致辞环节,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剑波表示,从手动测录光照资源、手动计算发电量到第一个光伏特许权项目的设计,再到云南“8+3”规划,新能源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云南院既是践行者、见证者,也是获益者,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云南院将砥砺前行。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承志介绍道,昆明院在新能源行业承担规划设计的项目规模已超过1亿千瓦,EPC项目规模超过2500万千瓦。下一步,昆明院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就新能源在深度规划、科学布局、高质量建设等方面提供全阶段的智慧解决方案。


“十五五”新能源谋划装机达1亿千瓦


云南省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打造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省的进程中,电网的相关规划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中心系统分析室经理刘民伟就云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情况介绍到,云南省目前已经做到新能源的应并尽并,通过西电东送大平台余缺互济和“反调峰”作用,有力保障新能源高效利用。此外,“十四五”期间纳规500千伏电网项目57项,“四横四纵一中心”目标主网架全面建成,水电“窝电”问题有效解决,夯实了电网“稳”的基础。


但以新能源为主导电量的推进过程则还面临着一定阻碍,例如新型电力系统各项指标还存在多方面短板,安全充裕水平、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电力市场完善度等方面仍有差距,异步“五高”叠加“三高三低”矛盾调节能力短缺,消纳压力增加,惯量支撑不足等等。未来,将按照“123579”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谋划装机达1亿千瓦,统筹考虑县域大面积停电风险消除、新能源接入、供电可靠性提升、外电引入等要求,完成云南电网“十五五”电网发展规划。


面对明确的发展预期,新能源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澜沧江水风光基地作为我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其开发建设模式为整个行业则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华能澜沧江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主任谢海发介绍道,利用水电站水库调蓄能力和水电机组快速灵活的调节性能,将随机波动的风、光出力变成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同时充分利用水电基地现有的输电通道,提高输电通道利用效率。此外,季节性电量互补、快速建设投产并网、加强当地电网结构、开发界面清晰明确等都是水风光一体化模式的优点。


谢海发认为,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目前的挑战之一是分散开发、运营,会造成基地内部调控难度增大、建设进度滞后、效益低、电网安全风险加大等。因此,未来建议加强一体化开发统一规划、研究适应水风光一体化的调度规模和调度技术、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等。


在基地项目之外,常规项目也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电源工程公司主任工程师潘启科就复杂山地下柔性支架的应用指出,山地光伏项目往往面临着冲沟、陡坡、地坎、边坡、园地板高等一系列限制,通过柔性支架则可以有效节省土地用量、降低造价成本等,例如柔性支架项目基本可以达到9~15亩/MW。但是,柔性支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精细化的专业设计,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结构体系以保障项目安全。


针对柔性支架的应用,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部总监程辉表示,柔性支架的优势行业已经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对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疑虑,一道新能的支架已经先后在新疆哈密百里风区十三间房12级大风的极限环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6m/s的风洞试验,甚至是台风“摩羯”下经历了多重验证,在支架结构完好的同时,组件隐裂情况也通过了TUV的一系列测试,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技术创新与引领


近年来,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可利用地急缺的窘境也越来越明显,光伏项目正面临着越来越严苛、复杂的建设环境。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总工程师田普卓就复杂地形下从设计、踏勘、征地、项目实施等阶段进行了经验分享。


田普卓建议到,在施工前,要提前做好规划,实地考察地形,依据具体地形进行设计,合理规划场内道路,与政府、当地村民、业主加强沟通,避免触及敏感因素,尽早完成征地;此外,积极面对困难,超前谋划设备采购,提前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等。


例如,在设计阶段要适当扩大室内选址范围,避免因敏感地块被剔除带来的工作反复;其次,在选址阶段要引入土地、林地等专业部门介入,提高效率、避免敏感风险;同时,要提高室内选址工作的深度,结合坡度、坡向、敏感因素等多维分析,留好备选位置等等。


项目施工之外,光伏企业先进的设备解决方案同样也是推动新能源降本增效的重点。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产品市场负责人鲁晓晟认为,光伏行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电力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等都在带来新的机遇,单一光伏或储能电站局限性已经显现。天合光能针对此从生命周期角度进行技术迭代,至尊N型组件全家族功率提升,最高功率已达760W;推出基于自研电芯的多场景储能产品,带来更安全、更长寿命、更宽温域、高一致性的系统提升。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售前技术与产品支持总监洪炀则介绍了高效异质结组件,华晟目前在云南已经交付了超2GW的异质结组件订单,最高功率可达768W,根据三大基地实证数据显示,相较其他技术路线发电增益保持在1.29%~5.47%之间。在收益方面,以云南省相关数据为例,IRR可提升0.3%~0.6%左右,BOS成本节省约2%~4.4%,LCOE度电成本可降低2.5%~4.5%之间。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电力市场化交易分时电价背景下,垂直安装可实现双峰发电,相比其他技术路线的组件超发增益将达到10%以上。


新能源市场跨越增长的另一面则是能源数智互联的兴起,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主管钟旭指出,近几年新能源蓬勃发展,传统的前期开发模式无法满足项目快速推进的需要,大唐集团通过数智中心与新能源结合从项目前期的资源勘测,中期建设阶段的三维可视化、设备保供、无人机调度,运维方面的无人机巡检、防火、故障诊断等多个模块以及运营期间的电力营销等方面的全面集合,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支撑。


精细化发展


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提高的同时,资产维护与运营决定了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收益水平,尤其是在新能源参与市场化比例不断升高的背景下,电站运维后市场越来越精细化。


华能新能源云南分公司集控中心副主任王忠超表示,光伏项目随着单体规模扩大,占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运维手段耗时耗力还不够精准。基于此,华能云南分公司采取了“一级二分三层四化”的方式,从集控到中心层再到场站的方式,用先进技术实现运营值守无人化,设备感知智能化、数字采集自动化和分级决策数字化。举例来看,某个项目如果用传统运维方式,仅一次全面巡检可能就要耗时4个月,而无人机仅5天,且结果更加精准,未来,华能将实现5G模组在运维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云南省复杂的地形条件对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维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但新的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祥就“茶光互补”模式进行了介绍。


陈祥指出,现在项目建设初期就针对茶叶的生长环境与习性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在确定选之后,又开展了针对性的适应性设计,减少施工、运维对茶叶的影响,因为茶树的土地附加价值太高,因此在组件朝向、方阵排列、桩基甚至设备材料转运都针对性的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在经过一年运行后,通过光伏电站发电量、茶叶产量、茶叶质量等一系列数据采样对比后发现,“茶光互补”有利于农民或茶农茶叶的种植,产量基本相当,实现了一地两用还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不断探索新模式的同时,新能源配储已经成为行业共性要求,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秘书长就新型储能发展趋势指出,各类型储能技术目前仍在不断快速进步,但磷酸铁锂得益于经济性考量在2030年之前仍是主流。就未来而言,每种储能技术都有适用的场景和范围,所以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不同的应用场景,必须要与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比例已经占据整个场站发电量的一半以上,上海绿肆数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龚昭宇就云南省新能源参与现货交易方面表示,云南水电为主的特性导致其边际成本相对较低,这导致现货市场充分博弈的价格不会很高,随着2025年下半年现货市场的开展,预计参与现货的价格将持续走低。因此,要把握交易上的主动性,做好零和博弈的准备。


责任编辑:孙琦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