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远 ▪ 达观天下

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宏观院投资所、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鼓励民间投资、加快重大项目落地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一、发挥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意义重大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与加快经济重启步伐,投资是活跃程度和带动作用较强的因素。投资具有双重效应,作为总支出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总需求的作用而影响短期产出水平,又通过对资本形成的作用影响潜在生产能力和重点领域总供给,从而引导长期产出水平的增长趋势。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消费和出口扩张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和扩大当期需求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共同形成发展的持久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营经济、民间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贡献了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12—2022年,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超过50%。民间投资与国家投资和发展密切相关,民间投资向好,全国投资才会稳定向好。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成长,有利于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和创造稳定就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能。

  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牵引和撬动作用,必须加速推动地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历来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发力点,关系到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关系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地方重大工程建设,有利于促进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材料、设备产业及生产生活服务业的复苏,更好推动经济运行加速好转。推动地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和加快建设,也能够给全社会发出更加清晰准确的信号,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投资,充分释放宏观调控政策效能。

  二、多措并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已经取得明显实效

  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一是印发实施完善政策环境、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21条政策措施,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二是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从政策效果看,部分领域民间投资对行业投资增长发挥较强引领带动作用。2022年,制造业、采矿业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5.6%、21.4%,高于本行业整体投资增速6.5、16.9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水利管理业、汽车制造业等细分领域民间投资也分别高于行业整体投资14.6、12.3和7.7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一是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使用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的原则,加快下达进度,督促各地方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使用进度。二是建立多项推进投资协调机制。建立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化协同配合、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要素保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等方式推动102项重大工程加速实施。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全力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从政策效果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在2022年11月底之前全部开工建设;64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下达完毕,项目开工率达近5年最高水平。2022年,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7.2个百分点,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

  优化投资结构、聚焦重点方向。一是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坚持稳投资与优结构并重,围绕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短板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二是优化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投向领域,将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纳入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行业。从政策效果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教育投资增长5.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2.1%。

  用改革方式推动有效投资增长。一是强化重大项目和企业投资资金保障,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条件下支持重大项目资本金筹措。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落实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及财政贴息等举措。二是出台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文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盘活老项目、投入新项目,促进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从政策效果看,截至2022年底,超过7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24个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上市,发售基金超过78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新项目总投资超过4200亿元。

  三、持续推动投资稳经济、调结构、补短板空间很大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和接续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等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放大有效投资“挤入效应”,在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发行基础设施REITs,用好政府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加强宣传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民间投资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加强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强化重大项目的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加强重大项目资金支持,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健全项目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更多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前期工作和开工前准备工作,加快履行审批手续,加强用工保障和原材料供应,促进项目尽早开工。

  拓展投资空间,持续释放投资潜力。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围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企业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产业链供应链关键领域继续发力,促进制造业空间布局优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黏性。推动以投资促消费,围绕消费升级、消费物流、消费场景、消费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加快投资,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加大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推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教育托幼、文旅体育等领域加大投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返回首页